• 網站首頁 HOME
  • 網站地圖 SITEMAP
  • 聯絡我們 CONTACT

現在位置:首頁  /  專家論述

專家論述
  • 為什麼離不開家暴漩渦?

    家暴婚變新聞頻傳,甚至波及無辜孩童喪生,但受虐者卻也經常重回施虐者懷抱,然後又被揍。怎麼回事?為什麼離不開家暴漩渦?

     

    藝人家暴、婚變事件頻傳。R&B流行歌手蕾哈娜被男友「克里斯小子」痛毆,打得鼻青臉腫。克里斯被控傷害重罪。

     

    三週後這對怨偶復合。克里斯公開道歉,並聲稱「事過境遷」,蕾哈娜也出面為男友辯解。

     

    很多人質疑:「為什麼她還要回到那個男人的身邊?」家暴諮商專家史多茲尼(Steven Stosny)說:「這種情況司空見慣,一點都不稀奇。」

     

    家暴後復合有如鐘擺

    這種現象被稱為「鐘擺的痛苦」──受虐者離開施暴者,帶著害怕、憤恨,但一段時間後,這些情緒慢慢消退,轉變為罪惡、羞恥、不安,往往又把她們推回惡人的身邊。

     

    此外,施暴者也意圖在精神上操控受虐者,把過錯推給她:「都是她的錯,」「因為她如何...,所以我才怎樣...,」甚至以死相逼「如果妳離開,我就死給妳看。」很多女性無法揹負這樣的指控與罪名。

     

    家暴後,一旦受虐者重回原處,通常彼此會經過一段「蜜月期」,施暴者會道歉、送禮物、信誓旦旦、給予保證,苦苦哀求對方留下。但過了不久,又故態復萌,再度暴力相向,「已經變成一種固定的循環模式,」史多茲尼指出。

     

    美國國家衛生中心統計,15~44歲女性是遭受家暴最大族群。受虐不光是有黑眼圈、骨折或關節疼痛,也包括其他看不見的領域,譬如沮喪、焦慮、自我隔絕。相關研究顯示,受虐婦女不論精神與身體狀況都受到衝擊,產生憂鬱症的機率是一般女性的2.5倍,免疫能力也會下降,平均醫療支出較一般女性多增加了三分之一。

     

    尤其是心理影響,甚至可長達一輩子。為了避免再發生衝突,她們會變得「好施惠」,處處討好,不與人爭論,即便是表達正常的憤怒,都失去能力。

     

    受虐婦女為什麼可以一忍再忍?

    專家推測,很可能與早期人類必須在野外自我謀生,鍛鍊強有力的生理結構,即使處在被凌虐的狀態中,依舊可以維持存活。一旦脫離這種依附關係,便意味將忍受死亡、飢餓與葬生虎口。

     

    此外,受虐者的人格特質似乎也顯示有受虐傾向。

     

    丹佛大都會州立學院諮商師史諾妲(Joanna Snawder)表示,不論高收入或低收入女性,情況皆然。家境富有、無工作經驗的女性,不想改變目前的生活形態;低收入婦女的經濟來源則可能仰賴施暴的另一半。說得更白,受虐者害怕獨立,也不知道該如何自我照顧,更不想在親朋好友面前丟人現眼。

     

    離開才是上策

    當受虐者重回施暴者身邊,有可能從此幸福快樂嗎?

     

    「很可惜,這種例子太少,」史多茲尼說,除非雙方意識到問題很嚴重,並且尋求諮商協助,透過長期心理輔導治療,改變行為,否則「很難有安寧之日」。

     

    婦女一旦遭受伴侶暴力相向,打「防暴熱線」向女性支持團體或社工輔導人員求救是第一步。

     

    有些勇敢、堅強的女性更投身防制婚姻暴力公益活動,從自身慘痛經驗協助這些遭受暴力婦女走出陰霾。西雅圖的婦產科醫師迪摩(Jane Dimer )曾被婚姻暴力困擾長達4年半,被丈夫痛毆,從樓梯上滾落。「離開是比較好的選擇,」迪摩的經驗,因為,不管妳是偶像歌手或普通人,都一樣會被揍。

 
 請使用Inernet Explore 7.0以上版本瀏覽器‧Copyright © 2011 小小彬徵信全國入口網 版權所有 免費服務專線:0800-8888-55 統一編號:28946680